中国国际啤酒网友情提示:本文根据青岛电视台视频材料整理而成。
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来了德华精酿的灵魂、主理人,来自青岛市政协委员、青岛科技大学教授、青岛德华生态啤酒公司董事长、总酿酒师王家林教授,先跟我们的观众朋友打个招呼。
青岛市政协委员、青岛科技大学教授、青岛德华生态啤酒公司董事长、总酿酒师王家林教授
青岛德华生态啤酒公司董事长、总酿酒师王家林:大家好!
从左至右: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石晓丹、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家林、青岛西海岸电视台主持人徐林、青岛电视台主持人许多、青岛电视台主持人和燕
青岛电视台主持人许多:这位美女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石晓丹,也是王教授的学生,跟大家打个招呼吧。
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石晓丹:大家好!
主持人和燕:王教授,您今天可不是空手来的,旁边除了坐着晓丹,还有很多人。
主持人许多:来就来吧,还带来那么多东西(指啤酒)。
王家林教授:分享快乐嘛。
主持人和燕:其实王教授每年都来咱们啤酒节做客,王教授可以说是代表青岛市啤酒像标签一样的存在。提到啤酒一定会想到王教授,所以您跟啤酒相处了好几十年了吧。
王家林教授:整整三十年,从第一届啤酒节我就在黄海饭店组委会的办公室里参与一些工作,那是刚刚毕业,就查资料,啤酒节到底怎么办?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到底是怎么回事,马车还有啤酒大篷等等。后来,我有幸拿到到德国留学的奖学金,亲自感受到了德国的啤酒文化。从这开始,成就了我一生的啤酒梦。
主持人许多:当时在第一届啤酒节,您就是筹备会的工作人员?
王家林教授:工作人员。
主持人和燕:当时您做什么工作?
王家林教授:当时有一些德国的专家要来,我们要负责接待,也翻译一些资料等等。当时大学刚毕业,还做一些文案类的工作,国外的啤酒节特别是德国的啤酒节到底是怎么回事,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探讨。
主持人和燕:现在想想三十年一晃而过,第一届啤酒节历历在目。
王家林教授:那可不,第一届啤酒节是在中山公园。
主持人许多:第一届啤酒节是在中山公园?
王家林教授:对呀。
主持人许多:因为我是新青岛人,但是和燕。。。。。
主持人和燕:我从小记得就是在海尔路青岛国际啤酒城举办。
王家林教授:那时候还没有你们。中山公园当时是开放的,为了啤酒节开放的,平时进去要买票的。另外一个会场就在第一海水浴场。
主持人和燕:第一届啤酒节就有两个会场吗?
王家林教授:对对,有两个会场。所以说那时候规模也非常大,国内外参展厂商特别多。
主持人许多:刚才有一种听者着爸爸讲故事的感觉。
主持人和燕:也确实是,王教授从第一届啤酒节就跟着过来,见证了整个啤酒节的变化。其中有很多有难点的地方,也有很多有成就的地方吧。
王家林教授:是的,当年的啤酒节是为了让我们的啤酒文化广泛的传播,在一个也是延续旅游的旺季,所以说当时是八月中旬。后来又从中山公园搬到了崂山区的啤酒城,崂山的啤酒城我是体验的比较多,啤酒城里面的青岛啤酒中式的体系,我是陪德国人按装调试,也兼翻译,做工艺。
主持人许多:其实说到啤酒节的历史,咱们聊个三天三夜都聊不完。今天我的同事徐林听说王教授要过来,她一定要过来。
青岛西海岸电视台主持人徐林:是的,我一定要过来。早就听说王教授了,并且王教授研发了我们本土的品牌德华啤酒,我很好奇,当时怎么想到要打造这样一个品牌。
王家林教授:现在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了,我们国家啤酒行业的发展从数量上来说,产销量多年世界第一。但是,我们啤酒的品种非常的单一,包括目前我们的领头羊青岛啤酒、百威英博、燕京、雪花等等。全国年产量最高峰接近5000万千升,但基本上就一个品种,就是下面发酵、浅色的拉格或皮尔森啤酒。
主持人许多: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,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工业啤酒吗?
王家林教授:对,工厂化的生产吧,现在我们的消费者需要多样化的消费。德华啤酒呢,当时我和同济大学在青岛的校友们一起想,如何让我们青岛老百姓能喝到德国风味的啤酒。所以说我就带领多位在青岛的同济校友一起创办了德华啤酒公司。为什么叫德华呢?因为同济大学的工科始源于青岛的德华大学。同济大学大家都知道,他的工科是特别牛的,但是他的根是在青岛的德华大学。这是一战时期的故事,所以说后来搬迁到上海去了,并到同济大学了,才有了同济大学工科的今天。现在同济人在青岛共同打造有我们梦想愿景的德华品牌。目前我们德华啤酒不添加辅料、没有添加剂。遵循德国的纯净酿造法,这样口味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香味、苦味。我们有几个品种非常有特点,特别是近年来,精酿啤酒非常火,特别是从习大大到英国唐人街喝了IPA之后,国内消费者都在找IPA。我们也做了IPA的产品,好的人都问IPA是什么呢?
“I”是印度的意思,“P”是浅色的意思,“A”是艾尔型的发酵。好多人会问IPA是不是印度人酿造的啤酒,其实不是的,当年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,当时有很多驻军,所以从英国本土长途运输高浓度、苦味重的、香味也浓郁的啤酒到印度,这种啤酒保质期长香味也浓郁,这就称之IPA啤酒。
主持人和燕:其实德华啤酒我知道有一点,好喝不上头。
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石晓丹:其实上头的原因,就是高级醇含量比较高,或者说这个醇酯比不协调才会导致上头。那么我们的恶德华啤酒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把关。
王家林教授:我们说好酒会上脸,但是不会上头,日本人所说的次日醉酒就是上头。我们平常说的喝了脸通红,那不是上头,是上脸。
王家林教授:做好酒可能不难,一直做好酒就非常的难。如何做的好,去总结去固化,形成体系。这样才能把精酿啤酒品牌化、规范化。特别是在工厂要用智能化去控制,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精酿啤酒做的有声有色,真正实现这个“精”。
主持人和燕:作为一个女孩,去做跟啤酒有关的工作,你是被什么吸引?
青岛科技大学石晓丹:因为王老师是我大学四年的班主任,跟王老师有很多的接触,王老师给我们上过一堂课叫“酿造工艺学”,在课上老师就讲了他和啤酒的故事,他的啤酒梦。老师的故事非常吸引我,很敬佩老师。他在啤酒行业一直努力,到今天取得的成绩,因为这些我决定跟着王老师学做啤酒。
主持人和燕:那你觉得作为青岛本土的品牌,你有信心吗?你觉得它未来是什么发展前景?
青岛科技大学石晓丹:我觉得未来精酿啤酒一定会大放异彩。
主持人许多:你看研究生的话语非常精炼。这两年不管大酒馆还是小酒馆,大家点精酿的比较多,越来越多国内的啤酒厂商开始注意到消费者的需求。我前一阵还听说有枸杞味的精酿啤酒,咱们有没有这样的计划,做一些特色的让人一下记住的,符合我们中国人口味的精酿啤酒?
王家林教授:实际上,包括我们的IPA,我已经把它本土化了,没有完全按照欧洲人的做法来做,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口味跟欧洲人是不一样的。比如IPA我就在香味上加的更浓,苦味减量,这样就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来喝。照搬欧洲的不一定适合我们国人的。我们到德国喝到的包括白啤酒,也叫小麦啤酒,这款啤酒的特点是酯香味非常的浓郁。但是在中国我们也是根据国人的口味作调整。
主持人许多:适合我们中国消费者口感的,相信销量一定会特别好。正如石晓丹所说的一定会大放异彩。今天与王教授聊了这么多关于德华啤酒的故事,我们看到了本土精酿品牌的努力,也看到了我们青岛啤酒人在文化和技术上的追赶和探索。感谢王教授和石晓丹精彩的访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