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回首精酿啤酒进入中国市场的10几年间,其经历过雨后春笋出现,也经历过批量倒闭。2014、2015可谓是精酿啤酒在中国市场快生快死的两年,经过此前的发酵、酝酿,精酿啤酒正在去泡沫化。与此同时,精酿啤酒正在年轻消费者心中逐渐取代工业啤酒的地位。如此看来,精酿啤酒是为行业注入活力破局?还是搅局国内现有啤酒市场?或许只有市场和时间可以给出答案。
市场 按下快进键
相关资料显示,中国啤酒产能自2013年达到5061.5万千升后,开始持续走低,直到2018终结束了4年连续下滑的命运。与产能持续下滑相反,中国啤酒市场价格却呈现上升趋势。其中,精酿啤酒则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。
据《2018年中国啤酒行业分析报告》相关数据显示,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在国内啤酒市场的总体份额中占比不足1%,但年增长率却已达到40%。
对此,国内老牌精酿啤酒京A联合创始人李善邦告诉记者,中国精酿市场处于起步阶段,目前还不到1%的市场份额,而美国差不多有20%的市场份额。如此对比下,不难发现中国精酿市场潜力巨大。虽然相比较于其他的成熟市场,比如日本、澳大利亚等,中国市场啤酒行业的规则目前还是主要针对大工业啤酒市场,但这对于新鲜事物的精酿啤酒而言则会出现更多的可能。
渠道 瞄准餐饮业
餐酒不分家的硬道理在精酿啤酒圈一样盛行,许多精酿酒吧也是地道的美食聚集地。“吃好喝好”对于许多精酿啤酒深度爱好者而言是句硬道理。据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数据显示,2018年世界杯前四场比赛中,用户场均下单40万瓶(罐)啤酒;其中,精酿啤酒占场均消费达6万瓶(罐)。
虽然随着网络电商及运输业的发展,从酒类专营店到社区便利店,均可看到精酿啤酒的身影,但是餐饮场景是许多精酿啤酒经营者的执念。据了解,重庆精酿啤酒品牌“十七门”在创世初期,便深耕餐饮渠道,掌握了1000多家的餐饮门店资源。除此之外,记者发现,很多连锁餐饮品牌相继推出自由精酿啤酒,如德庄、朝天门等。
但是面对当下国内餐饮渠道,掣肘精酿啤酒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价格,对于习惯几块钱大绿棒子的普通消费者而言,动辄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的精酿啤酒显得多少有些高处不胜寒。
在京A 联合创始人艾理善看来,餐食本身也是精酿啤酒创新口感的灵感来源,而且还可以带着浓郁的本地属性。“我们在北京生活的日子里,发现老北京人夏天和喜欢吃‘拍黄瓜’,‘烤红薯’则是冬日里的甜品,我们把这样的味道放到精酿啤酒中,成为本地文化的符号,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感觉精酿啤酒不那么陌生。”艾理善俏皮的说道。
趋势 精酿与工业博弈
精酿啤酒除了复杂的口感给人们带来乐趣之外,很多人喜欢精酿的理由是因为其纯粹。在美国成熟的啤酒市场中对精酿啤酒有严格的规定,首先,产量小于600万桶(70.2万吨),生产的啤酒用于商业交易;其次,酒厂保持自主权,来自工业啤酒厂的控股不得超过25%;最后,啤酒的风味由传统或创新的原料和发酵工艺中获得,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味道添加剂。
但随着精酿啤酒的快速发展,老牌工业啤酒也在跃跃欲试。据了解,今年3月,嘉士伯投资了京A。嘉士伯资源将用于提升京A的酿酒厂和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及构建分销网络。除此之外,百威啤酒已于两年前开始在上海布局精酿啤酒产业,并与今年8月宣布收购一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精酿啤酒厂Platform啤酒公司。
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不同点在于好看、好喝、好玩、可以发朋友圈的网红“爆品”属性。受益于消费升级,基于情怀和发烧友的热爱,精酿啤酒在啤酒行业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力挽狂澜的态势。其中上海“啤酒阿姨”就是一个成功案例。对此,李善邦认为,上海啤酒阿姨原本是一家便利店,后来开始转做精酿啤酒,变成了一种文化并且成为潮人打卡的网红地。这就是精酿啤酒文化的迷人之处,不同文化交流是这个行业的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