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酿啤酒在武汉开枝散叶,来来来!现在我们就约起~
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作为国外的舶来品,精酿啤酒进入中国有十余年时间。
近年来,因为消费升级等原因,精酿啤酒依靠其个性化的口感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,我国精酿啤酒的销量也在持续上升。
在武汉,精酿啤酒的萌芽始于2012年左右。经过多年发展,武汉专业精酿酒吧从无到有,增长到近20家。据记者统计,武汉地区以“精酿”为名的酒吧已经超过100家之多。还有两家本土精酿酒吧已经打造了自酿酒厂,有的产品远销海外。
虽然精酿啤酒一直非常小众,但在多年发展过程中,江城精酿以大带小、以强带弱,形成了一个不少一线城市都羡慕的精酿市场。
专业啤酒吧带来精酿
傍晚的江城,华灯初上。
汉口京汉大道18号酒馆内,基本满座。下班后,坐在美式工业风的装修和淡雅的音乐声中,点上一罐“跳东湖IPA”精酿,感受武汉的美好。
“喝精酿,是一种态度。”然而,在多年前,精酿刚进入武汉时,却并不被大众所接受。
2010年,18号酒馆的主理人王帆,开始经营自己的酒吧事业。两年后,酒吧生意的惨淡,让王帆想到了改变。“服务和环境拼不过,那就只有拼产品了。”
2012年,王帆不断的让朋友从国外带回来各种酒类试喝,从威士忌、鸡尾酒、红酒到啤酒试了个遍。
因为口味有特点,不用花太多的钱就可以尝到不同的风格味道,最终,他选择了更接地气的精酿啤酒,并明确了酒吧的经营方向——只卖啤酒的啤酒吧。
不过,因为大多精酿啤酒的口味偏苦、价格是普通工业啤酒的3-4倍,精酿并不受主流顾客待见。“当时,来喝精酿的都是国际友人,海归等高收入人群。”
但是,通过一两年的发展和摸索,以及市场的培育,王帆坚持自己特色的经营模式不断的吸引了众多顾客。酒馆的收入也从原来的一个月几百块钱上升到超过2万元。
此时,武汉的精酿市场已经萌芽。
江城精酿初具规模
在18号酒馆的影响下,如今的京汉大道,已经聚集了气泡实验室、大智门啤酒屋等7-8家精酿酒馆。不少专卖精酿啤酒的超市也出现在江城。
其中,不少酒馆在经营多种品牌精酿的同时,也购置了专业设备,推出了自酿啤酒,通过啤酒的本土化,彰显地方特色,获得顾客的认同感。
“跟大众化的工业啤酒不同,精酿的口味就是多元化的,个性鲜明的,那么多种风味,总有一种你会喜欢。”
精酿啤酒爱好者李鹏说,精酿啤酒的口感并不会比工业啤酒好喝,但是精酿意味着创造,在创造的过程中注入创作者的想法和文化,来寻找一种认同。而普通工业啤酒则只是啤酒而已。
记者登录酒花APP,发现经过几年的发展,武汉以“精酿”为名的酒吧已经超过100家。精酿酒馆数量已经初具规模。
在2013年,18号酒馆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酒厂,并推出了自己的厂牌“拾捌精酿”,成为国内第一批做精酿啤酒的厂牌,每年生产销售啤酒近三十个品种,卖到全国各地;如今,小恶魔也紧随其后,成为武汉地区第二家拥有自家酒厂的精酿啤酒企业。
2019年11月14日,在德国纽伦堡展览中心举行的“欧洲啤酒之星” 颁奖典礼及品鉴会上,两个类别的金牌被中国啤酒拿下,其中一个就是来自武汉拾捌精酿的“胶片机•牛奶世涛”啤酒,这也是中国精酿啤酒首次在该比赛中拿到金奖。
此时,江城精酿,已经有了一些一线城市都艳羡的市场和资源。
在摸索中前行
然而,酒厂越做越大,王帆却觉得这不是一个“好营生”。
“精酿啤酒注定是小而精的,而小规模就意味着高成本。”王帆说,国内的精酿酒厂,原材料几乎都来自于国外,麦芽、酒花都有极高的关税。不过,市场只知道这酒是国产的,就不能比进口的价格高,所以无法卖出一个好价格。
同样,在国内各大精酿酒厂,人才也是非常匮乏。精酿啤酒对于个性化定制有着特殊要求,这就需要酿酒师根据不同季节、不同消费人群、不同设备条件等对产品工艺随时调整,这对酿酒师的理论知识和工艺控制经验无疑是很大的考验。
然而,国内并没有形成美国的认证考试培养人才模式,仍然以业余爱好为主。
针对目前国内精酿啤酒发展状况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发力本土差异化产品是中国精酿企业的一个机会。在高度个性化的精酿行业,抓住关键用户就尤为重要,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就抓住了市场。
而未来武汉乃至国内精酿产业的趋势,正是精酿企业既做精酿品牌,也有自己管理的终端门店,通过自己的售酒渠道,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