倡导诚信兴商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雪花啤酒 >> 内容

华润酒业掌舵手离场,“啤+白”战略前路何在?

时间:2025-10-31 8:22:35

酒讯深度|华润酒业掌舵手离场,“啤+白”战略前路何在?

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青岛啤酒停止收购即墨黄酒,珍酒推出首款高端精酿啤酒“牛市”,泸州老窖将触角伸向葡萄酒桌……今年以来,酒行业“啤+黄”“白+啤”“白+红”等新组合不断涌现,多品类融合成为行业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主流趋势。

而作为最早提出“啤+白”战略、如今又积极投身“啤+黄”融合潮流的弄潮儿,华润啤酒的动向始终牵动行业神经。

前不久,原华润啤酒副总裁、华润酒业总经理魏强正式调任华润万家CFO。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“啤+白”战略核心操盘手,在执掌华润白酒业务两年后退场。

从侯孝海到魏强,多位白酒业务操盘手相继离场,让华润啤酒“啤+白”战略走向成谜。

01 掌舵人悬空

“啤白融合是一条比较艰难的路。”今年3月魏强在第22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的公开表态,一定程度上也是华润啤酒实行“啤+白”战略以来的真实写照。

魏强早在2000年11月加入华润集团,在华润体系内,曾担任华润雪花啤酒副总裁、首席财务官、总经理助理等职务,是华润体系内的资深元老。

2023年2月,华润啤酒进行组织架构调整,分别设立华润雪花和华润酒业两大子公司,魏强被任命为华润酒业总经理,成为华润白酒战略的一线执行者,曾兼任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,以及山东景芝白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。

在魏强掌舵期间,华润酒业的工作重心基本围绕金沙酒业展开。2024年1月,魏强为金沙酒业定下业绩增长40%的目标。2月,魏强正式接棒侯孝海成为金沙酒业董事长,与搭档范世凯(华润啤酒副总裁、现金沙酒业董事长)共同推进经销商去库存、回收低价摘要酒、布局全价格带新品等一系列举措,试图扭转收购后的业绩下滑局面。

然而,随着白酒调整期的持续深入,这些“救火”措施并不理想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4年,金沙酒业全年营收为21.49亿元,全年营收增速仅4%,远远低于40%业绩增长目标。2024年12月,接任董事长职位不到一年的魏强,匆匆卸任,由范世凯接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6月,提出华润“啤白双赋能”战略的灵魂人物侯孝海提前退场。从2021年进军白酒板块,到接连拿下景芝白酒、金沙酒业、金种子酒,再到2023年规划属于白酒的“3+3”战略,华润啤酒“啤+白”走过5年如今战略成效未显,核心操盘手却相继离场,华润酒业总经理一职至今悬空,白酒业务陷入“群龙无首”的尴尬境地。

02 啤白难平衡

高管频繁更迭的背后,是华润“啤+白”战略执行的深层困境。

近三个月内,华润啤酒的董事会主席、总裁、CFO等核心岗位完成大换血,赵春武升任董事会主席、金汉权接任总裁,原华润万家CFO阳红霞与魏强交叉调任。

不仅如此,自华润白酒战线拉开以来,集团旗下白酒公司也均经历了高管更迭:金沙酒业两年换三帅,金种子酒今年以来发生两起人事变动,总经理一职悬空,景芝白酒也发生多次华润系高管流动。

几乎每个新上任的董事长都会提出一个新目标,但现实却不及预期。

2023年初,金沙酒业时任董事长侯孝海提出华润白酒板块“百亿目标”;2024年初,刚接任金沙酒业董事长的魏强定下年度业绩40%的增长目标。

在2024年底,金沙酒业新任董事长范世凯坦言:“金沙年初制定的40%增长目标肯定实现不了,我们会调整。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0%可以达成。”但财报显示,30%这一增长目标也未实现。

从整体来看,目前白酒业务对华润啤酒的业绩贡献很有限。2024年华润啤酒营收386.35亿元,啤酒营业额364.86亿元,同比微降1.03%;白酒业务营业额21.49亿元,同比增长3.7%,贡献收入占5%。

到了今年上半年,啤酒、白酒的分野更加显著。2025年上半年,华润啤酒的白酒业务营业额仅为7.81亿元,同比下降33.9%,与啤酒业务同比增长2.6%形成鲜明对比。

广科战略首席咨询师沈萌认为,总经理在国企中更多是业务经营的执行角色,但对业务发展战略层面的影响较小,这说明华润白酒板块的问题不仅仅是执行层面,而是在更高层级的战略层面存在结构性缺陷。

从行业大环境看,“啤白双赋能”战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。

2021年以来,酒业深度调整,尤其啤酒行业触及天花板,酒企纷纷寻找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在此背景下,华润啤酒的“啤+白”战略本是差异化竞争的破局之举,但问题在于,啤酒和白酒的运营逻辑存在差异。正如多位业内人士分析,华润需要的不仅是新主帅,更是改变思路,用快消品的营销思路去经营需要长期主义的白酒品牌,最终必然导致水土不服。

03 爆改“啤+黄”?

在白酒行业,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“长期主义”。当华润啤酒的“啤+白”战略陷入尴尬境地,华润啤酒开始调整战略方向。

今年7月,华润集团调研啤酒业务时首次明确“白酒业务坚持长期主义发展”,强调啤酒业务需持续巩固“压舱石”地位,白酒则作为战略增长极稳步推进。这一定调意味着华润不会因短期业绩波动而收缩战线,而是将白酒业务视为长期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“啤+白”战略调整之际,华润又开始打起了“啤+黄”的主意。10月15日,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正式携手,宣布共同研发推出“黄酒+啤酒”跨界联名产品,将率先在华东地区试点推广。

或许是有了前车之鉴,与之前重金布局白酒不同,本次合作,华润啤酒选择了“轻资产、低投入”模式,仅签署《联名产品合作框架协议》,未涉及股权层面深度绑定。这种转变显示出华润正在调整跨界策略。相比动辄百亿的白酒并购,“啤+黄”合作的试错成本更低,也更符合当前华润对酒业多元化布局的审慎态度。

同时,华润啤酒在今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坦言,“啤白融合”尚未达到预期,正在推进渠道打通与产品优化,全力推动战略进入“第二阶段”。这表明,华润并未放弃“啤+白”战略,而是在寻找更可持续的实施路径。

按此来看,华润啤酒可能将形成“啤+白+黄”的格局。

纵观行业发展,多品类融合已成为酒企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选择。比如8月,珍酒李渡集团推超级啤酒“牛市”,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上市中式五粮精酿啤酒“风火轮”,青岛啤酒此前也尝试“喝下”即墨黄酒,但于10月27日宣布终止收购。

酒类分析师肖竹青表示,只要华润保持战略定力、减少人事震荡,用啤酒现金流换白酒品牌建设时间,“啤白双赋能”仍有机会跑通。“资本可以短期催肥,但长期必须敬畏行业规律”。

未来的竞争是无界的竞争,对华润而言,“啤+白”以及更多品类融合的探索仍充满挑战。只有在尊重不同品类行业规律的前提下,找到业务的最佳协同点,才能真正实现多品类协同的愿景。



作者:子煜 来源:酒讯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中国国际啤酒网(www.beerw.com) ©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Copyright Reserved 2008-2028 中国国际啤酒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07018202号

    投稿邮箱:beerxh@sina.com 投诉邮箱:beerxh@126.com 业务邮箱:beerxh@163.com

    QQ:296090069在线交流  QQ:1102858064在线交流

    鲁ICP备07018202号
  • 执行时间:484.375 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