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DF洞察|嘉士伯集团CEO郝瀚思的年度关键词:“韧性”
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4月15日讯 本期嘉宾为嘉士伯集团CEO郝瀚思(Cees 't Hart)。嘉士伯是世界第三大啤酒公司。
他的年度关键词是:韧性
为什么是“韧性(Resilience)”?
2021年,我们依然看到了嘉士伯业务的强大韧性,嘉士伯集团的业绩表现亮眼,超越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。此外,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。中国在应对疫情之外,还在2021年实现了积极的经济增长。
CDF洞察:您为什么选择“韧性”作为关键词?
郝瀚思:毫无疑问,2021年对于嘉士伯这家公司,和对整个世界而言,都是颇具挑战性的一年——许多挑战还将持续到2022年。
尽管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,但2021年,我们依然看到了嘉士伯业务的强大韧性。从全球范围内来看,2021年,嘉士伯集团的业绩表现亮眼,超越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:与2019年相比,销量上涨5%、收入增加1%,同时营业利润增加4%。在经历了2020年的逆境之后,我们的核心啤酒业务也在2021年恢复良好。我们正在稳步实现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此外,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。中国在应对疫情之外,还在2021年实现了积极的经济增长,这一成就来之不易的。
这也让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更有信心。在过去十年,中国市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显著提升。中国是我们重要的业务增长驱动力。
嘉士伯中国在2021年实现了强劲发展。现在,无论是销量、收入还是营业利润,中国都已经成为嘉士伯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市场。
CDF洞察:企业如何提升韧性?
郝瀚思:我想谈一谈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,这不仅是内部——也就是我和我的嘉士伯同事们最关心的话题,也受到外部——即我们的合作伙伴、消费者、投资者和社会关注的话题。
嘉士伯的宗旨是酿造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。我们认为业务表现和ESG表现相辅相成。
两者息息相关,缺一不可。我们必须确保我们开展业务的方式从长期上看是可持续的,同时,也要实现在能够让公司更强大的短期财务回报。
过去两年的疫情提醒我们,面对全球挑战,没有人能够独自应对——企业、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创更美好的未来。
新冠疫情仅仅是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。2021年许多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表明,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危机。
中国已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。我很高兴能看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巨大决心。
作为一家公司,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员工负责。2017年,我们启动了具有变革性的“共同迈向零目标”可持续发展计划,并设定了面向2022年和2030年的宏大目标,涉及4个方面:零碳足迹、零水浪费、零非理性饮酒和零事故文化。
在过去的六年中,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。自2015年以来,酿造每百升啤酒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0%;我们在零水浪费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酿造每百升啤酒的用水量减少了21%;在零非理性饮酒方面,无醇啤酒的销量进一步增长了114%。我们高度重视安全文化,并为此感到自豪。2015年至2020年间,我们的损失工时事故率降幅达到55%。
自2020年起,嘉士伯在中国的所有酒厂都使用了可再生电力,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。我还想重点讲一下我们位于重庆的大竹林酒厂。大竹林酒厂水耗已降至1.94 HL/HL,不仅在集团内部,为整个中国的啤酒行业树立了标杆。
在接下来的战略中,我们将在现有势头和表现的基础上,扩大范围并有更高追求,启动一个升级版ESG计划——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。
这是我们为贯彻公司宗旨——酿造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而所做的承诺之一。
CDF洞察:您对2022年有什么期待和展望?
郝瀚思:尽管我们仍需与疫情斗争,但2022年肯定能看到胜利的曙光。世界卫生组织近期表示,今年可能会成为全球摆脱疫情的一年。我们很有可能会与病毒长期共存,但我们坚信,疫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影响,将不会像过去两年那样。让我们共同期待将要发生的这些积极变化。
就嘉士伯而言,2022年是嘉士伯集团成立175周年,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年。自2016年起,扬帆22战略一直指导我们在市场上成为一家成功、专业和具吸引力的公司。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,扬帆22战略收官,扬帆27战略即将启航。在扬帆27战略指引下,我们继续成功之旅并抓住长期增长机遇。
继续在中国取得成功,是扬帆27战略的重点之一。在过去的6年中,中国区业务的出色表现以及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迅速恢复,都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在中国的投资充满信心。
在后疫情世界里,中国的快消品市场充满动力和活力。我们很高兴地看到,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出现,数字消费重塑了中国的零售市场格局。
社区店、O2O及社区团购等现代零售渠道的兴起,为中国的公司特别是快消品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。作为我们最大的市场,中国去年经历了电子商务和现代零售的迅速扩张。
数字化和科技是扬帆27战略的重要一部分,中国经验将帮助我们了解需要运用什么样的技术来高效开展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