倡导诚信兴商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重庆啤酒 >> 内容

嘉士伯中国,只剩重庆啤酒?

时间:2024-11-21 8:15:00

【中国国际啤酒网】一只蝴蝶扇动翅膀,可能引发一场飓风。

近期,一家甘肃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,引发了啤酒行业的关注。

作为曾经的啤酒“西北王”,兰州黄河早已没落,失去了在中国主流啤酒市场的竞争力。所以,新股东入主后,注入资产推动上市公司重组,这是十几年前就定下的计划。

与兰州黄河合资经营黄河、青海湖啤酒的嘉士伯,到底是借机彻底退出,还是接盘这些资产?

这样的抉择,嘉士伯中国面临过好几次。啤酒花卖壳给同济堂之时,它收购了乌苏啤酒;面对西藏发展旗下的拉萨啤酒时候,嘉士伯早已萌生退意,尽管,折腾几年仍未成功。

从早期的投资、不控股,深耕西部、广撒网,到如今将所有啤酒业务集中到重庆啤酒,嘉士伯中国的策略调整,都只有一个目的,留在中国啤酒市场的牌桌上。

然而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啤酒行业从“一城一啤”过渡至“五强争霸”,市场争夺从大鱼吃小鱼,进入大鱼吃大鱼、快鱼吃慢鱼的阶段。面对传统豪强华润啤酒、青岛啤酒、百威英博以及近年的增长新星燕京啤酒,嘉士伯中国和重庆啤酒,还有多大的机会?

兰州黄河终易主

最近,兰州黄河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。实际控制人杨世江及新盛工贸,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新盛投资50.7%股权,转让给公司二股东湖南昱成。

目前,湖南昱成已持有新盛投资49.3%股权,并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%的股份;交易完成后,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兰州黄河26.5%的股份,成为实际控制方。兰州黄河创始人杨纪强、杨世江家族,套现离场。

这一天,湖南昱成和它背后的谭岳鑫,足足等了16年。2008年,谭岳鑫旗下公司首次进入兰州黄河,并约定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。然而,借壳上市迟迟未能推进,三方对簿公堂数年。直到2024年底,这场穿越时空的交易,终于拨云见月。

谭岳鑫入主后,大概率要继续注入资产。作为一家股权投资平台,湖南昱成旗下资产分布在医疗健康、环保、房地产、商管、物业、电梯、教育、养老等领域,规模庞大。

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,啤酒上市公司兰州黄河(000929.SZ),将成为历史。

啤酒“西北王”兰州黄河,旗下拥有“黄河”、“青海湖”两大知名啤酒品牌,早年足以与青岛啤酒、燕京啤酒、重庆啤酒分庭抗礼。1999年即登陆深交所,2008年达到业绩巅峰,全年营收破10亿元。

随着中国啤酒市场从“一城一啤”的初级阶段,过渡至全国市场、分区割据的成熟阶段,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,中小啤酒厂商的日子愈发难过。

公司营业收入连年下滑,已经连续6年扣非亏损;2023年啤酒毛利率更是降至11.57%。2024年前三季度,营业收入1.78亿元、归母净利润-3868.38万元,分别同比下降10.41%和445.30%。

无奈之下,这家啤酒上市公司谋划转型预调酒和饮料,并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炒股上,多年以来公司业绩与股市动荡相绑定。

所以,易主之后注入新资产,不失为公司的命运转机。

当然,黄河、青海湖这些啤酒品牌的沉浮背后,尴尬的不仅有兰州黄河,也包括国际啤酒巨头嘉士伯。

2004年,嘉士伯中国入股兰州黄河旗下的主要啤酒公司天水黄河嘉酿、酒泉西部啤酒、兰州黄河嘉酿、青海黄河嘉酿,均持股50%;上市公司以50%的持股,拥有60%表决权。

兰州黄河迎来新主人和新的业务规划,啤酒业务何去何从?嘉士伯的持股如何处置?更为关键的是,在接下来的动荡中,嘉士伯中国有多大的自主权?

嘉士伯中国策

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投资、不控股策略,直接导致了在兰州黄河啤酒业务处置上的被动。

早在1978年,嘉士伯便注意到了当时方兴未艾的中国啤酒市场,到香港设立分公司,负责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业务。嘉士伯进入中国市场,可能比百威英博都早。

不过,当时的嘉士伯只能算是一个观察者,并未深度参与其中。直到,中国啤酒市场在地方啤酒品牌们全面崛起中逐渐壮大,在百威英博等国际同行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后,它才在1995年,踏着谨慎的步伐,缓缓进入。

面对本地传统巨头青岛啤酒,以及外资巨头百威英博和后起之秀华润啤酒的疯狂并购,嘉士伯刚开始的几年并不顺利。

甚至,在1999年前后,嘉士伯内部认真讨论过是否退出中国市场的问题,2000年还把所持的上海啤酒75%股权转让给了青岛啤酒。

最终,嘉士伯通过调整策略,留了下来。一方面,避开其他巨头深耕的东部市场,重点布局中国西部;另一方面,不同于百威英博、华润啤酒大手笔的收购、整合,嘉士伯中国甘当一个战略投资者。

其先后与啤酒花、兰州黄河、西藏发展等上市公司形成战略联盟,入股它们旗下的啤酒公司,扶持乌苏、黄河、青海湖、拉萨等啤酒品牌,同时引入和收购了几个品牌。

通过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,嘉士伯得以留在了中国啤酒市场的牌桌上,但过得并不算好。

这背后的原因众多,其中,最根本的症结在于,嘉士伯并未掌握那些合资啤酒公司的控制权。合作的3家上市公司,都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对此嘉士伯几乎毫无办法。

啤酒花2016年卖壳给同济堂,当时的嘉士伯中国,接手了旗下的乌苏啤酒和啤酒花相关资产。

兰州黄河,主营业务疲弱,醉心于炒股,两大股东因借壳等事项内斗多年,各类诉讼缠身,直到最近才终于看到一撇曙光。

西藏发展(000752.SZ),前法人代表、董事长王承波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。如今,因深陷债务纠纷,公司正处于重整马拉松之中。

与嘉士伯合作经营啤酒业务的这3家上市公司,悉数命途多舛,这恐怕很难说是运气问题。

策略再调整

中国啤酒市场风起云涌,全球啤酒市场,竞争、整合更为激荡。

世界排名前十的啤酒公司中的五家,安海斯-布希、英特布鲁、安贝夫、南非、米勒,经过多次合并,重组为百威英博。

这对嘉士伯等落单的全球啤酒巨头们,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嘉士伯集团实现销量350万千升,同比下降0.2%,其中啤酒销量287万千升,同比下降1.3%,营业收入204.76亿丹麦克朗(约合人民币210亿元),同比增长仅0.9%。

所以,面对诱人的中国市场,即便饱受挫折,嘉士伯也不敢轻言放手。中国已经是嘉士伯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市场,在公司面向2027年的“扬帆27”战略中,“继续在中国取得成功”被列为战略重点之一。

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嘉士伯中国,早已再度开启战略调整。

以前的策略是投资、不控股,分散经营,输出技术、管理和品牌经验。现在,则是集中所有资源,亲自操盘一家啤酒产业运作平台——重庆啤酒。

熟悉啤酒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人,对这家公司都不会陌生。重庆啤酒早年是当之无愧的啤酒“西南王”,但更大的名气,来自经徐翔等人炒作的妖股经历。这个标的,曾让众多中小投资者“关灯吃面”,令资本市场闻之色变。

2008年,嘉士伯通过收购苏纽啤酒拿下重庆啤酒17.46%的股份,2010年增持,2013年继续收购股份,成为重庆啤酒的控股股东。2020年,嘉士伯中国将旗下大部分啤酒业务注入到重庆啤酒,形成了如今的啤酒运作平台。

一边将资源集中到重庆啤酒,一边谋划退出那些与其他上市公司合作的啤酒业务。只是,后来的退出计划,并没有当初接盘乌苏啤酒那么容易。

2021年,嘉士伯计划将所持拉萨啤酒50%股权转让给金脉青枫,因故未能达成。去年3月,嘉士伯找到了接盘方道合实业,可拉萨啤酒方面拒绝配合签发出资证明、申请办理股东变更登记。

西藏发展的理由是,按照相关协议,嘉士伯的股权转让行为,未得到公司的书面同意,转让行为无效。

为此,各方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拉锯式诉讼。今年7月,拉萨中院做出一审判决:撤销嘉士伯与道合实业签订的相关股权转让协议;西藏发展对嘉士伯持有的拉萨啤酒50%股权,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权。

嘉士伯中国从拉萨啤酒脱身的计划,一直搁置至今。

相对而言,西藏发展旗下的拉萨啤酒,还算是优质资源,去年销售3.37亿元,净利润8750.20万元。而兰州黄河旗下的啤酒业务,去年收入合计两个多亿,亏了1000多万元,嘉士伯还有什么留恋的理由呢?

重啤能否挑大梁?

如果说,脱手拉萨啤酒和黄河、青海湖啤酒是既定策略,那么,集中资源打造的重庆啤酒,能否独挑嘉士伯中国的大梁?

2013年,中国啤酒市场产销量达到巅峰,随后便是几年猛烈的行业调整期。2016年以来,随着一轮以高端化为主线的行业复苏,百威英博、青岛啤酒以及逐渐补齐高端化短板的华润啤酒,都成为大赢家,市场规模大幅提升。燕京啤酒和嘉士伯,略显逊色。

2016年,华润啤酒、青岛啤酒、百威英博、燕京啤酒、嘉士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.9%、17.6%、16.2%、10.0%、5.0%。到2022年,啤酒五强的座次没变,各自市场份额则变成了31.9%、22.9%、19.5%、10.3%、7.4%。

最近两年,连沉寂多年的燕京啤酒也逐渐支棱了起来,凭借U8等核心大单品,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,成为2023年以来的啤酒增长王,接下来,修复盈利能力,也在预期之中。

那么,中国啤酒五强争霸格局之中,嘉士伯中国略显落寞。

重庆啤酒,作为嘉士伯中国最主要的啤酒产业运作平台,下辖26家啤酒厂,拥有嘉士伯、乐堡、1664以及乌苏、重庆等多层次的品牌矩阵。

在新时期,重庆啤酒借助嘉士伯在品牌和渠道运作上的经验,一反之前的保守常态,变得极富创造力甚至是有点激进了。

重庆啤酒旗下,基本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代言人,乐堡-GAI与Asen,1664-于适,夏日纷-赵露思,重啤-田亮,大理啤酒-吉克隽逸,风花雪月-房东的猫等等,整体阵容丝毫不比燕京啤酒弱。

为了补齐精酿啤酒的短板,重庆啤酒收购京A,开了中国啤酒巨头收购本土精酿品牌的先河。

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场景化的市场策略,重庆啤酒+火锅,乌苏啤酒+烧烤,为此公司直接到上海开了一家烧烤店,乌苏烤。

啤酒运营,从品牌到渠道,重庆啤酒能做的基本都做了,很多策略还走在了行业前列。但是,从目前的业务和业绩表现来看,效果并不突出。

今年前三季度,公司营业收入130.63亿元,同比增长0.26%,归母净利润13.32亿元,同比下降0.90%。其中Q3,公司营业收入42.02亿元、归母净利润4.31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7.11%和10.10%。

除了啤酒市场收缩等行业性的原因之外,这仍然跟嘉士伯此前多年执行的中国策略有关。嘉士伯中国重点布局的西部市场,本身就是中国消费的次级市场,价值有限;当公司想向高能级市场进发的时候,比如,到广东佛山设立工厂,却无法回避华润啤酒、百威英博的猛烈狙击——早已没有增量市场了,只有此消彼长的存量争夺。

正当嘉士伯中国和重庆啤酒对市场无可奈何的时候,偏偏又后院起火。

参股子公司重庆嘉威的控股方钰鑫集团,指责嘉士伯中国和重庆啤酒雪藏“山城”品牌,此事今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。在此之前,因钰鑫集团占用重庆嘉威的资金,双方已经对簿公堂数年。

嘉士伯重庆啤酒与钰鑫集团关于山城啤酒的争端,完全可以看作是嘉士伯中国策后遗症的集合点。投资不控股,合作方不靠谱,市场收缩,反低端化,最终,几根导火索,绑到了山城啤酒身上,也对重庆啤酒造成困扰。



作者:斑马消费 杨伟 来源:雪球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中国国际啤酒网(www.beerw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Copyright Reserved 2008-2028 中国国际啤酒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07018202号

    投稿邮箱:beerxh@sina.com 投诉邮箱:beerxh@126.com 业务邮箱:beerxh@163.com

    QQ:296090069在线交流  QQ:1102858064在线交流

    鲁ICP备07018202号
  • 执行时间:402.344 ms